本報訊 (李玉珊 梁建山) 為破解傳統農業(yè)管理粗放、服務滯后等難題,近年來,縣農業(yè)園以網格化管理為抓手,探索小網格推動大農業(yè)的創(chuàng)新路徑,通過細化責任單元、整合資源要素、強化科技支撐,實現農業(yè)生產精準化、服務高效化、管理智慧化,為現代農業(yè)發(fā)展注入新動能。
織密“一張網”,構建責任明晰的管理體系。將全域劃分為“園區(qū)——片區(qū)——田塊”三級網格,以500畝為基本單元設立管理網格,配備網格長、技術員、管護員“一長兩員”,明確種植監(jiān)管、技術指導、設施維護等6大類職責,形成“網中有格、格中有人、人盡其責”的管理模式。
數智賦能,打造“云端”管理新場景。依托物聯網、大數據等技術,搭建“智慧農業(yè)網格化管理平臺”,為每個網格安裝環(huán)境監(jiān)測、智能灌溉等設備,實時采集土壤墑情、氣象數據、病蟲害預警等信息,并通過平臺“一鍵派單”至網格員,實現“問題發(fā)現——任務分派——處置反饋”全程數字化。
服務下沉,打通惠農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創(chuàng)新“網格+服務”機制,整合農技專家、企業(yè)、合作社等資源,組建“網格服務團”,定期開展“巡田問診”。針對農戶需求,網格員通過“田間課堂”“線上答疑”提供定制化指導,并聯動電商平臺幫助農戶對接市場。
黨建引領,凝聚網格共治合力。深化“黨建網格”與“生產網格”雙網融合,設立黨員示范崗26個,推行“黨員包聯網格、結對幫扶農戶”機制。黨員網格員帶頭推廣新品種、新技術,并協調解決土地流轉、用工短缺等難題。